bob88综合体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bob88综合体育/中心

申昊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申昊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6-03 22:06:41 |   作者: bob88综合app最新

  我国电网发展经历了局部电网、跨省互联电网及跨区域互联电网3个阶段,电网互联规模的扩充,直接带动了

  我国电网发展经历了局部电网、跨省互联电网及跨区域互联电网3个阶段,电网互联规模的扩充,直接带动了电网投资的增长。根据《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1》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0,189亿元,其中电网建设完成投资4,896亿元,占比达到48.05%。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持续发展,电网建设逐渐完备,智能电网是电力科技的主要发展趋势,AI将在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2019年,国家电网提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其中“两网”指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其中坚强智能电网包括电力设备的信号精确高效采集和传输采集、电网自动运行及电力信息的实时互动分析。《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提出要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大力提升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获取、灵活应用能力。2021年,南方电网公司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国家电网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加强智能输变电、配电、用电建设,推动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建设,以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促服务智慧化,全力提升用户获得感。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在电网中得到普遍应用,并和原有的电网设施高度融合与集成,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其监测维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近年来,我国电网规模日趋庞大,输变电设备存量逐步增加,借助智能化信息技术对电力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日常巡检、保证整体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健康的作用凸显。对于电力行业,传统的人工巡检除了风险系数高,还存在人力成本日渐增加、工作效率存在瓶颈等众多问题。国网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由于巡检工作高强度与高风险的特点,工种缺员率高达30%至40%。充分应用AI、云计算、大数据等时代技术,用无人化的智能巡检替代传统单一的人工巡检,是行业的必经之路。

  智能机器人作为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实现手段,自2013年至今始终是国家电网主要集中采购的监测设备之一。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目前仍主要作为变电环节的状态监测设备,未来将拓展至配电、发电、输电等环节,将为实现高度一体化融合的“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电力科学技术创新在智能电网中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以及机器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我国电力系统已在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全方面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在未来AI在电网的应用将会愈加广泛。

  竞争格局方面,受益于国家智能电网战略的推进,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迅速增加,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企业进入该市场。智能机器人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导航及行为规划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于一体,技术门槛较高,因此目前智能机器人在电力市场仍只有少数技术能力突出、产品质量过硬的公司参与,市场头部效应明显,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并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轨道交通投资建设,会是未来5年里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投入。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0年交通运输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比上年增长5.3%,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8万公里。根据浙江省现代综合交通重点项目规划,预计到2025年,浙江省内铁路总里程达5,000公里,轨道交通总里程达1,300公里。根据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公里,全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运营线公里,年均新增运营线%,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比“十二五”年均投入运营线公里翻了一番还多,五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超过“十三五”前的累计总和;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6,278.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城市轨道交通将持续保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趋势。

  列车组方面,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2016年,全国(不含港澳台)铁路客车拥有量为7.1万辆,全国动车组2,586组、列车20,688辆,到2021年,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7.8万辆。其中,动车组4,153标准组、33,221辆,保持逐年增长。

  目前,轨道和隧道传统的检查手段最重要的包含采取了专用检测车辆的检查、采用固定传感器监测和人工检查等。专用移动检测车辆价格较高,体形较大,转运较为困难;固定监测适合特定的局部区域,使用成本比较高,一般不能全线覆盖;人工检查主要依赖人工和手推(手持)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其速度较低,漏检压力大,工作环境恶劣,检测工作员老龄化和招工困难问题突出。另外,随着运营压力增大,天窗期时间压缩,轨道交通设施检测困难的情况日益突出。

  新一轮以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和产业运行方式变革也在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交通运输发展朝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服务组织创新。此外,信息化、智能化能有效突破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价值链增值和服务组织规模化的“瓶颈”,推动我们国家交通运输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发展。因此,轨交行业投资持续不断的增加和行业朝向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为智能机器人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机遇。而随着轨交网络建设持续旺盛,运营里程和配属车辆的持续不断的增加,针对基础设施、轨道线路及车辆的巡检市场容量也会随之增加。

  公司主要专注于工业设施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监测检测设备的研发、制造、推广及应用。公司一直秉承“工业健康有申昊,排除故障不再难”的企业愿景,通过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服务于工业大健康,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测及控制设备等一系列产品,可用于电力、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形成“海、陆、空、隧”全方位战略布局,保障工业生产设备和环境的健康状态。

  公司智能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和后台软件监测分析系统构成,其中机器人本体包括运动模块、检测模块和边缘计算模块等。

  运动模块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机器人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机器人的运动模块通常由运动控制器、电机驱动、电机本体(多为伺服电机)组成。

  检测模块由智能云台搭载可见光相机、红外热像仪、拾音器等检测传感器构成,已完成不同场景、不同对象的检测任务。其中,红外热成像仪是智能机器人检测模块的重要零部件,可以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从而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判断。

  边缘计算模块主要由图像识别单元、运动导航单元构成,将高清相机、红外热像仪、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在本地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及时作出响应,并将分析提取后的有效信息上传后台系统,避免了大量数据上传造成的网络传输延迟和后台海量数据603138)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

  公司智能机器人的后台软件监测分析系统主要包括实现状态监控、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和报警记录等功能。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和智能机器人的普及,变电站、配电站监测数据日渐庞大,导致故障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愈发困难。为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巡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公司搭建了电网故障大数据的平台架构,利用大数据处理工具对各类故障信息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海量监控数据的管理问题。此外,公司开发了故障数据挖掘技术,对故障诊断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并反向追踪,追踪结果为电网故障诊断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固定端的监测、检测设备主要通过对输、变电环节的电气、机械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其运行状况、运行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动态跟踪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状况,以便电力运维管理部门在电力设备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保障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故障区段进行定位、自动隔离,减少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降低维护工作量,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效率。

  公司在电力行业主要布局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操作机器人、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提供智能一体化的电力行业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

  申昊科技自主研发的电力智能机器人针对电力行业不同场景需求,采用不同机器人结构,搭载多传感器融合、图像智能识别与分析、深度学习、机械臂控制等技术,实现了表计智能识别、红外测温、高清可见光识别、局放检测、气体泄漏监测、噪音拾取与分析、环境温湿度检测及智能操作等功能,完成电力不同场景设备状态巡检覆盖及开关柜倒闸操作,并通过集中监控平台对巡检数据进行对比和趋势分析,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运行设备的事故隐患和故障征兆。

  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SHIR-3000,主要应用于变电站等室外场景,综合运用激光无轨导航、图像智能识别与分析、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可代替人工完成室外特定环境下的设备检验测试工作。该产品实现了对室外各类仪表的数据读取、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分合状态、设备温度、设备运行噪声的采集和分析、变压器油位、指示灯状态的采集。产品具备稳定可靠,识别准确,智能分析能力强等特点。2016年,该产品总体技术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在2016年入选“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典型案例,2017年入选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案例。

  2017年下半年,公司根据实际场景应用,又陆续研发推出了SHIR-3000S,SHIR-3000M这两款型号的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本身的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巡检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促进减员增效,加快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进程。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除应用电力电网行业以外,其技术及产品还可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油汽化工等多个行业。

  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SIRD-3000S,主要应用于室内开关室、配电房等场景,系统搭载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局放检测传感器、SF6气体检测传感器,基于智能图像识别与缺陷诊断技术、导航与定位技术、特高频局放检测技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巡检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产品具有部署便捷,场景适应能力强,可一机多站使用等优势。2019年,该产品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为在配电房巡检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9年下半年,公司又推出了SHIR-3002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小型化、轻便化和模块化设计,融合无轨导航与自主建图、图像智能识别与分析、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对室内设备的状态检测,并通过后台对巡检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和故障征兆,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提高巡检效率。该产品还获得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室内挂轨巡检机器人专门应用在变电站的开关室、GIS室、继保室,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多种巡检任务,具有检测、监控、故障诊断、预警、报警等功能。该机器人能够通过一个自主运行的机动平台和搭载的一组高性能检测仪器对站内设备进行全天候监控,大大减少了“传统智能变电站”所需的固定式传感器和仪器设备数量。该产品通过轨道式部署,采用滑触线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采用拟人型设计,美观、运行灵活且方便安装。挂轨巡检机器人克服和弥补了人工巡检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满足室内场景智能化及无人值守的实际需求。

  极寒地区巡检机器人IR-ET8040A可应用于气温低至-40℃极寒地区。机器人配置多种耐寒传感器与部件,结合专用算法和应用软件,满足极寒环境下低温续航时间、冰滑路面可靠行驶,检测结果准确等要求,保证巡检机器人在极寒地区的持续稳定运行。该机器人为极寒地区变电站运维部门降本增效、提高巡检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提供全年自主运行的智能化巡检方案。

  极寒地区巡检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需要满足极寒地区低温场景需求,需具备更高的技术标准。2021年3月申昊科技参与《极寒地区电力巡检机器人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的编制,为极寒地区巡检机器人确立了行业的标杆和发展方向。2021年8月,在极寒地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运行能力提升研究与试点应用项目验收会议上,由申昊科技自主研发的极寒地区巡检机器人已通过验收。

  开关室操作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变电站开关室,完成开关柜的应急分闸操作及常规倒闸操作任务。该产品具备自主导航、机械臂及作业末端精准定位、设备状态智能识别、自主紧急分闸、旋钮开关转换、保护装置按键操作和信息查看、手车摇进摇出等功能,能够替代或辅助人工完成操作任务,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电网安全,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目前,公司开关室操作机器人批量订单已落地。

  随着电网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设备基于运行状态监控的状态检修模式的日益普及,使用各类监测系统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在线的实时监测,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故障缺陷准确评估及合理高效检修策略制定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司的智能输电、变电监测设备主要通过对输、变电环节的电气、机械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其运行状况、运行质量的相关信息,动态跟踪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状况,以便电力运维管理部门在设备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维护工作量,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是集控制、测量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精密设备,按检测原理不同可分为油色谱(STOM-3000)与光声光谱(SG-PSM-200)两种类型。主要用于在线监测变压器、电抗器等油浸式高压设备油中溶解的故障特征气体(H2、CO、CO2、CH4、C2H4、C2H2、C2H6)和溶解微水(选配)的含量及其增长率,并通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早期预报设备隐患信息,避免设备事故,减少重大损失,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智能监拍装置是集摄像、存储、传输、太阳能取电一体化设计的智能在线监测装置,集成AI智能监拍功能,利用高清摄像头实时拍摄线路走廊图片,自动识别工程车辆入侵、烟雾、山火、导线悬挂异物、塔吊作业,发现潜在事故,提前预警,保障安全。该装置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实时传输线路通道环境及状态信息,建立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输电线路高效可视化防护体系。

  海缆监测一体化平台集成了电子海图系统、海事雷达系统、AIS船舶信息接收系统、CCTV船舶信息系统、可见光红外热成像技术和高清透雾视频监控设备等,并结合先进的信息通讯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实现对电力海缆周边海域的全天候多层次多方位实时在线监控,有效预防渔业、航运以及海洋工程等活动对电力海缆的锚损风险。

  消防集中监控系统通过多维感知设备实现终端单位火灾预警系统和消防灭火系统的数据采集,通过智能物联终端实现海量数据的接入和上传。在集中控制中心,该系统通过消防管控平台实现远程监视和远程控制,对下属单位开展更加精细的运维管理,形成了“感知——传输——控制”三位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

  二次压板状态监测设备采用跨平台的上位机管理系统,通过非电量检测技术实现变电站硬压板状态的监视与管理,解决目前变电站压板状态无法监视、人工就地巡检效率低、人为误操作隐患大等问题,有效防止压板的误投退和漏投退,极大提升压板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轨道交通运维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降低运维成本。目前我国铁路设备设施检修主要依靠人工肉眼判断和人工仪器检测,运营维护面临检修人员及场地配置紧缺、检修任务重、检修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等问题。公司针对轨道交通行业以上痛点,从2018年开始进行轨交领域的市场探索和研发布局,相继研制出集六大检测功能为一体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产品已在杭州地铁、杭海城际、天津地铁、港铁、上海申通等多家目标客户现场试用,试用反馈良好,并取得了部分客户的试用报告。以2021年6月28日通车运营的杭海城际铁路为例,根据央视新闻报告,线路采用了公司的轨交相关产品实现了全线的智慧运维,包括轨道的智能维护巡检和车辆的智能管理,是国内首条全线实现智慧运维的城际铁路。公司于2021年9月22日与天津一号线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签署了《企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预计为公司开拓业务渠道、扩大产品及服务市场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本报告签署日,公司轨道交通线路巡检机器人首个订单已成功落地。公司将密切关注杭州机场轨道快线、杭海城际铁路等项目后续招投标情况。同时,公司将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努力使其成长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研发的轨交产品的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轨交线采用钢轨轮式自行走运动平台与高精度检测系统相结合的组成方式,运行于铁路线路中以辅助人工完成对整条线路的夜间巡检工作任务。有别于传统的单项检测及人工巡检手段,机器人通过运用综合型检测技术、智能分析识别技术,发现缺陷及时分析报警,检测内容涵盖钢轨、扣件、道床、隧道等检测对象,实现有限时间内,单次巡检效率最大化的目标,提高了巡检效率。2021年9月,该项目入选浙江省经信厅公布的2021年浙江省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重点项目名单。2021年10月,公司“基于多机器人协同的轨道交通车辆智能巡检装备及其应用”项目入选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2022年度“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TVIS1000采用轮式运动平台结合机械臂与视觉系统的组成方式,运行于车辆段检修地沟中,代替人工完成列车日常维护工作中车底的检测任务,解决传统人工检测遇到的任务重、检测难、漏检多等问题,从而缩减巡检人力成本、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及时和全面地消除列车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

  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适用于城轨、普铁、货铁和高铁等在役钢轨的轨道,全天候自动化合格检测,以工业超声探伤为主,光学检测为辅,实现在“天窗期”快速对钢轨进行无损和完整性评估检测。产品以自动化、智能化为手段,替代目前人工检测劳动强度大、检测一致性难保证等问题,可有效提高铁路工务部门检测效率,并提供全面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手段,及时发现并评估钢轨安全隐患,做到可追溯、可评估,保障铁路运行安全。

  SHIR-3000EX防爆型轮式巡检机器人满足油气行业场景的防爆要求,解决油气厂区日常巡检存在的各类问题,降低巡检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巡检质量和安全性,并将巡检数据结构化存储和分析,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有力保障油气厂区的生产与运营安全。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等产品实现盈利。

  公司产品研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和预测而开展。公司设有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技术发展长远战略及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等开发工作。

  公司电力机器人事业部以及轨道交通机器人事业部分别设有专门的技术研发部,分别负责电力领域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监测设备、轨道交通领域智能机器人产品开发及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

  公司项目研发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设计方案审查、样品测试、结题评审会等环节。

  公司采购的物资多数为非标部件,如红外热像仪、压板传感器、电动云台等,需要通过定制化采购获取,因此没有统一的行业价格。此外,公司采购的电线电缆、电子元件等物资为通用标准件,公司采购部门可直接从供应商处采购。

  除物料采购外,公司将部分原材料的基础加工委托至第三方进行,主要包括PCB电路焊接、机械件加工等。此外,公司向外采购部分劳务进行产品组装,以应对订单季节性需求集中导致的产能不足问题;公司将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场地的土建施工和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安装施工外包给专业施工单位。

  公司设立有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部,制订了采购控制程序,对公司供应商的准入与评价考核、采购计划的制定、原材料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审批流程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公司的产品多采取模块化设计,对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模块进行组装、联调。标准化的硬件模块直接外购,特殊部件则自制、外协或定制采购;应用软件和驱动软件根据产品功能和硬件特点自行开发。

  公司生产工序包括零部件加工组装、整机装配、生产过程检测、软件固化、整机联调、成品检验等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公司根据具体情况对部分工序选择自主生产、委外或劳务外包。其中,生产过程检测、整机联调和成品检验等环节,是确保整机质量、产品功能实现的关键,因此全部由公司自行完成;零部件加工环节中对部分自产不经济的零部件进行委外加工;零部件组装和整机装配环节则根据具体产品的工艺特点、复杂程度的不同,对少部分工序较为简单、订单因行业季节性变动而临时增加、产能相对不足的产品委外或劳务外包。此外,由于智能巡检机器人需要在项目现场铺设巡检道路,而公司尚不具备土建施工的能力,因此,巡检场地的施工采用劳务外包的方式。外协的零部件或产成品收回后由品质安全部负责检验。品质安全部收到采购供应部的检验通知单后,安排对外协件进行入库检验,如检验未合格则通知采购供应部进行退换货处理。

  公司采取订单型生产与备货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公司的产品订单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订单是相关产品需要根据整体的检测、监测方案或配电自动化方案进行定制:由于监测、检测或配电自动化方案的需求不同,以及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端等基础电力设施、安装条件的差异,需要依照订单并结合具体应用环境对产品的功能、规格、数量等内容进行定制;另一类订单是通用型较强的产品,其硬件规格相对固定,适用范围较广,公司综合判断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获取订单的可能性,提前进行备货生产。

  在订单型生产方式下,公司取得订单后,需要针对订单进行立项,确定订单执行的整体解决方案,根据方案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等相关事项。订单型生产的过程大致可分为订单分解和订单执行两个阶段。

  备货生产模式下,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存货状况以及订单取得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制定生产计划。

  公司电力领域客户以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为主,轨道交通领域的客户主要为铁路局及下属站段、地方铁路公司、工程建设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等。因此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取得订单。公司安排专人负责搜集客户发布的各类招投标、采购信息,根据相关信息中对产品技术、公司资质和业绩条件等具体要求,初步确定拟参与的项目,并获取项目招标或采购文件。

  公司在取得招标、采购文件后,首先成立投标或竞争性谈判小组,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制定项目方案,完成项目评审、项目报价估算和投标文件编制或应答文件准备等工作后,参与投标或谈判报价。若项目中标或者竞争性谈判入围,公司与客户进一步商定销售合同的具体条款细节,并完成合同的签订。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已在市场、技术及产品三方面构筑了自身核心优势,并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多传感技术融合、多学科综合应用平台等,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从巡检拓展至操作,推出新产品满足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机器人、设备监测等应用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提升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在政策层面,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的通知,加大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多能互补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能源局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持续完善电网主网架,补强电网建设短板,推进柔性直流、智能电网建设。而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规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智能电网领域是“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重点建设领域。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提出,积极利用机器人、智能电力监测控制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智能作业、提升电力行业的作业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系数,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发布的《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2020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提出,加快推进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在线智能巡检系统推广应用,提升巡视效率和监控强度,并强调加大输电线路巡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及配网不停电作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十四五”规划再次提出要以数字化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成数字电网,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其中南方电网重点提及了输、配电侧的智能巡检与设备监控运维的重要性。现今,智能、数字电网正在进行配电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中提出,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线路带电作业、无人机巡检、设备状态监测等先进技术应用,优化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模式,提升运维效率。

  在上述产业政策及电网公司大力推广下,对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将形成有力的拉动。

  电力行业方面,智能电网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并且基于国情的需要,2009年,自国家电网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后,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其给予支持。目前,我国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及推动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智能电网都将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因此,加大电力设备监测投入,维护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力输配效率,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轨道交通领域也为智能机器人打开了新的蓝海市场。我国铁路与城轨交通的规模持续扩大,设备老化与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设施数量的增加导致日常检修工作量成倍增加,对传统运维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铁路及城市轨道的检测与维护也都急需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高效率及精度。这将大大拓展了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成长空间翻倍。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创新为驱动,每年通过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既有产品的持续改进,实现技术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的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的积累,是公司未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的技术保障,确保了研发项目顺利开展,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公司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5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突破,公司各项核心技术有了极大的提升,使得机器人和在线监测产品的高度智能化有了实现的可能性。目前,公司的智能机器人通过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三维建模、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了即时定位、地图构建与无轨导航等功能,同时能完成开关柜应急分闸、常规倒闸等精确操作,从巡检到操作,真正实现了工业环境下的“无人值守”。此外,公司产品的每一次监测、检测都收集了大量数据,包括环境、安全、设备状态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实现及时预警并合理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

  人工智能改变了工业大健康场景下的传统运维方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变电站、配电站、输电架空线、地下电力隧道等环境。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机器人产业生态的逐渐丰富,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代替人员在高危、高压、环境恶劣等场景下作业成为了现实。如今,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逐渐落地和不断拓展中,目前公司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已经实现了从电力系统至轨道交通的突破,正向油汽化工等其他工业大健康领域渗透,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公司还筹划了募投项目,用于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生产与研发及建设,以加速公司智能机器人在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拓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领域,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和行业经验,公司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具备了为电力行业客户提供智能机器人、状态监测和自动化控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轨道交通行业巡检机器人方面也拥有地铁车辆底盘缺陷检测技术、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轨道高精度缺陷检测技术等多种核心技术及相关专利积累。

  公司搭建了综合巡检数字仿真平台,能够有效模拟各种设备故障,快速建立故障库,提高机器人故障识别能力;开发了多源传感融合定位导航技术平台,解决动态环境变化和定位精度的问题,为公司机器人产品的深度学习、应用场景拓展提供良好的研发平台。

  公司在重视自身技术素养提升的同时,与外部机构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有效利用外部技术研发能力,实现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及技术储备的扩充。公司已与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了技术合作研发,并与浙江大学成立了“浙江大学-申昊科技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公司将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技术、工业产品设计等方向,以产业为导向,凝练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同时,2020年公司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2022年1月,公司“浙江省智能运维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2022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重点企业研究院”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2021年新认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

  公司在技术优势的积淀基础上,逐步开发出具备一定性能优势的产品—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两大系列产品,覆盖电力系统输电、变电和配电三大环节。公司不断突破创新,解决了在极寒环境下的诸多巡检问题,也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从巡检延伸至操作,推出了极寒地区巡检机器人、操作机器人等产品。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配电房巡检机器人、开关室操作机器人等多个产品被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主动挖掘下游客户需求,在继续深耕电力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领域,相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防爆巡检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的特殊巡检需求,不断拓展机器人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公司也逐步实现多智能设备一体化巡检,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在疫情期间,公司快速反应研发出了防疫测温机器人与高效消杀机器人,尽到了企业社会责任。

  此外,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完善的、可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研发、采购、生产、检测、售后等各个环节,确保各环节均得到严格的质量管控。

  针对电力系统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行业特点,经过多年对销售及技术服务队伍的打造,公司已形成具有精准服务能力和高效市场反应能力的服务团队。这些人员常年活跃于市场,直接面对终端客户,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客户需求直接反馈到公司研发、生产各个环节,有效保障了企业与市场的同步升级、发展,奠定了本公司市场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与客户经过多年的磨合,服务机制得到不断地完善。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技术服务人员数量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达24.23%,随着业务范围逐渐向华东、华中、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展开,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团队在多年贴近客户的过程中,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把握逐渐深入,并及时向公司反馈以便相关部门针对产品的不足进行技术改进或升级,进一步对技术及产品优势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公司通过不断积累行业应用经验,以及在产品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不断提升,与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电网客户对入网设备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十分严格。在电力领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此进入电力系统运行的产品必须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生产和检验。设备入网前,需通过国家或行业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的严格认证,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挂网试运行实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入网。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专业的技术服务,逐步在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树立了品牌形象,得到了业内客户的认可。同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合作,在推动更深更广的业务、技术合作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作为智能电力机器人研发生产的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公司积极推动国内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和“户内挂轨式巡检机”的行业标准制定,公司牵头起草的《电力场站巡检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已于2020年发布,于2021年7月实施。公司为主起草的“配电房轮式巡检机器人”经批准成为“品字标”团体标准,该标准自2021年10月起实施。

  公司多年来深耕于电力系统设备检测行业,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高管团队,该团队已共同创业多年,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经营理念。公司核心经营层对电力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变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机会把握能力,并且能从公司的技术、产品优势出发,把握国家战略规划带来的新行业、新业务机会。

  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需要复合型人才,研发人员在具备扎实的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基础上,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方可完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经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稳定且凝聚力强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较强的自主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证了公司产品紧跟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在新进入的轨道交通领域,公司也已经搭建了具有相关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轨道及车底巡检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见面揖一礼,有利让一分,遇难帮一把,谋事高一筹”的经营理念,以“工业健康有申昊,排除一些故障不再难”为愿景,坚持“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的战略布局,在深耕电力行业的同时,不断探索智能机器人及监测检测设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在做大做强电力行业的基础上推出了应用于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的巡检产品,搭建不同的销售渠道,拓宽市场的广度,搭建公司成长的第二曲线,进一步向工业大健康迈进。本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76,933.70万元,同比增长25.8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06.87万元,同比增长11.07%;随着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资产总额也不断增长。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176,493.26万元,同比增长16.7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0,469.22万元,同比增长13.06%。公司的主要经营和发展情况概述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和各项资源。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8,639.97万元,同比增长23.32%,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重点投入多传感器融合、仿真计算、缺陷识别、作业目标识别定位、机械臂精确控制等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开关室操作机器人项目整体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极寒地区巡检机器人解决了在极寒环境下巡检诸多应用难题,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并通过项目验收;公司还搭建了联合巡检平台,实现多智能设备一体化巡检,提高覆盖范围和使用效率;公司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等轨交产品已在杭州地铁、天津一号线、杭海城际、上海申通、港铁等多地现场试用,试用反馈良好;同时,公司获得了轨交客户新的需求,布局了刚性接触网检测机器人等新产品的开发,创新突破了相应的技术,丰富了公司产品线。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与各高等院校在不同专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院,共研前沿技术,为科研创新发展把脉指路。公司“浙江省智能运维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重点企业研究院”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2021年新认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

  截止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获授的专利266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39项,外观设计专利80项。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市场拓展,提升产品渗透率,在稳固浙江省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江苏、辽宁、重庆、四川、黑龙江等省外市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933.70万元,同比增长25.80%,浙江省外营业收入为26,070.65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为33.89%。

  同时,公司在轨道交通等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公司产品多地区试用,助力杭海城际铁路打造国内首条全线实现智慧运维的城际铁路。公司也将逐步建立轨交领域的市场渠道,使其成长为公司第二业务增长曲线,持续不断为公司赋能“工业大健康”的战略规划而努力。

  报告期内,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及智能机器人生产建设项目已实施完毕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品产能,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和性能,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基于我国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人工智能代替人运维需求提升,公司持续看好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发展前景,规划了“余政工出[2020]20号地块新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同时公司启动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用于募投项目建设。目前,该募投项目正在按照计划有序开展。该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将丰富智能机器人产品结构及应用场景,并加快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拓展以及轨道交通机器人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员工人数增长至582人。其中研发人员217人,占员工总数的37.29%。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引进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密度,强化了内部人才梯队,夯实企业发展人才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多体系换证成功,为质量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供应链系统质量管控;推进研发体系变革,使其适应技术研发创新需求;完成了检测实验室改造,提升产品检测能力以赋能品质管控,确保出货品质稳定;进行全员安全“三级教育,确保操作规范化;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充分调动公司各部门在市场资源、技术研发、人才管理、产品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协同性、一致性,为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始终秉持“见面揖一礼,有利让一分,遇难帮一把,谋事高一筹”的经营理念,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立足于工业检测与故障诊断领域,以服务“工业大健康”为宗旨,谋划“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战略布局,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开拓创新,在行业应用方面深度和广度同步拓展,构筑出一个“海陆空隧”监测、检修平台,为工业设施安全运作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5G通信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应用和融合,智能机器人、监测检测产品已成为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的重要布局。随着行业整体研发实力不断提升、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研发实力与技术创新实力成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为了维持并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整体盈利能力,公司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夯实现有机器人技术、监测检测技术的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多传感器融合、缺陷检测识别、机器人运动控制、全数字仿真、故障诊断和预测、带电作业、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建立新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满足多行业多场景的研发、测试,加速技术创新向先进生产力转化,实现产品多应用领域落地,实现在特定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和产品优势。

  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不同形态的产品(监测、巡检、作业等),涵盖智能机器人硬件终端和智能运维大数据平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为电力、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努力实现“海、陆、空、隧”全方位产品布局,推动行业技术、主营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公司将持续优化营销管理体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推广工作。在巩固现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大营销资源投入,积极拓展全国市场,保持电力行业业务的稳步增长。在深耕电力行业的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建立轨道交通等其他行业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搭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

  未来公司拟继续通过投资拓展,寻求主营业务与公司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协同性的合作方,在技术研发、供应链、客户开拓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有利于公司整合上下业资源,协同发展,搭建更完善的平台。

  公司目前所建的募投项目是为公司轨道交通领域产品生产、测试和技术研发作储备,助力公司培养新的盈力增长点。该募投项目正按照计划建设中,公司也将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建设项目,保障募投项目顺利达产,进一步助力公司发展壮大。

  由于智能电网建设受国家政策、电网公司的规划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未来存在智能电网建设不及预期或者年度波动较大的情形。此外,智能电网行业应用技术及方案也存在加速迭代更新的情形,如若公司未能适应市场需求波动而进行运营调整,不能及时跟进技术演进进行相应的研究开发,则上述情形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核心技术发展,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减少政策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广阔的市场前景可能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现有的竞争对手也可能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等方式,不断渗透到公司优势领域,行业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如果公司因决策失误、市场拓展不力、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因素无法保持竞争优势,将面临市场份额降低、产品价格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做稳做强既有业务,强化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巩固优势产业在细分市场的较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智能机器人改变了电力系统的传统运维方式,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目前公司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正从电力系统逐步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其他行业拓展。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将进入轨道交通行业,并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的智能巡检需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客户对新产品的使用较为谨慎,对供应商的品牌、技术、售后服务要求更高,这对公司产品性能、质量控制水平、服务能力、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存在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新行业、新领域的市场开拓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及现有产品的优化更新,满足新行业的需求,同时做好及时客户反馈工作并及时更正以应对上述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现阶段,公司产品的性能及稳定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但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增加研发项目储备,则可能无法及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可能导致公司的研发技术能力无法跟上整个行业发展的步伐,公司产品被替代,从而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发展,已建立了一支具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和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同时,公司每年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强与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进行前瞻性技术布局,保障公司的持续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0,452.89万元、61,155.05万元和76,933.70万元。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更趋复杂,对公司在运营管理、人才引进、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管理模式、制度建设、人才战略、激励等不能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则将会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影响到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发展潜力,进而削弱公司的竞争力,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引进和培养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完善考核和激励措施,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以有效解决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

  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净额为690,292,871.07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54.21%。虽然公司的应收账款债务方主要为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的电网公司或其指定的设备采购单位,且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龄在一年内的比例为85.42%,信用风险较低,应收账款账龄较短,坏账风险较小。但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有可能继续增加,如果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利,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的资产结构、偿债能力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监控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加强催收力度,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任务纳入销售部门的关键考核指标,以实现应收账款及时回收。

  (1)公司于2020年12月1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和国家税务局浙江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本公司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连续三年内(2020年至2022年)可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缴纳公司所得税。如果国家或地方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发生明显的变化,或其他问题造成公司不再符合或未能通过相关的资格认定,公司将不能继续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影响。

  (2)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公司所销售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享受即征即退政策。如果国家相关软件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发生明显的变化,或未来公司销售的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减少,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相关指标要求,对每年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使公司能够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及软件产品退税规定。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上一篇:【48812】赛车跑起来姓名叫“酷风”
下一篇:智能机器人助力哈尔滨地铁智慧升级

热门产品

热门文章